给力教育服务中心移动版

首页 >> 常见问题

云南民族大学毕业证样本(云南民族大学2023年全日制模版图片收藏)


云南民族大学2023年毕业证样本:青春与技能的双向奔赴




2023年的夏天,云南民族大学的校园里弥漫着独特的民族风情与青春气息。这一年的毕业证,不仅承载着学子们四年的汗水与成长,更见证了学校在时代浪潮中的创新与坚守——从充满仪式感的毕业典礼到多元化的就业突围,从严谨的证书管理到校友生态的温情构建,一张薄薄的证书背后,是一个学院与青年学子共同书写时代答卷的生动注脚。

一、毕业季新貌:从“仪式感”到“成长礼”

2023年6月21日,云南民族大学以“宏图大展,奋发向上”为主题,为2023届毕业生举办了一场充满民族特色的毕业典礼。典礼在雨花校区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行,校领导阮朝奇、张桥贵等出席,并为毕业生拨正流苏,颁发毕业证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鲁昆洪、院长陈柳以及毕业班班主任、教师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庄严时刻。

典礼上,阮朝奇书记寄语毕业生:“请同学们记住,不管大家走得多远,不管大家离开多久,云南民族大学都是那个永远为大家敞开怀抱的家,常回家看看!”他希望同学们能够树立远大的志向,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远大理想。张桥贵校长则为毕业生代表拨穗、授予学位证书,并合影留念。

毕业生代表赵永清、马振华等用真挚的话语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赵永清表示将无愧于老师的辛勤培养,无愧于母校的期盼,在岗位上兢兢业业、艰苦奋斗;马振华则展望美好未来,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并祝愿母校硕果累累再书华章。

典礼结束后,学院还举办了校园开放日活动,毕业生们参观了高尔夫实训基地等教学设施,重温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歌曲《祝福》的旋律中,典礼圆满落幕,但学子们对母校的不舍与感恩却久久回荡在校园上空。

二、就业突围:从“校园到职场”的精准对接

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云南民族大学以“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为抓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就业答卷:2023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1.16%,升学率(含出国深造)为8.93%,显示出学校在促进学生深造方面的努力。

1. 校企合作:共育“复合型人才”
学校与云南巴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例如,2023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化学化工、生物医药与环境专场招聘会,吸引了40多家企业来校,为相关专业毕业生提供100多个对口岗位。此外,文学与传媒学院与昆明市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达成合作,探索产学研创新服务,力求实现“创新、创业、创富”新局面。

2. 就业地域集中: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
云南民族大学2023届毕业生中,大量毕业生选择在云南本地就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例如,民族医药学院毕业生在招聘会上向企业投递简历,并有20%学生收到企业面试通知,参会企业对其专业能力与基本素养高度认可。

3. 行业分布多元:从传统到新兴领域
毕业生就业单位以企业为主,涵盖教育、医药、环保、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学校与昆明市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等合作的深化,部分毕业生开始向知识产权服务、数字艺术等新兴领域转型,体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灵活性。

三、毕业证的背后:严谨与温度并存

2023年6月,毕业证发放工作有序开展。尽管流程因技术进步有所调整,但学院对证书管理的严谨性丝毫未减。

1. 材料审核:严把“出口关”
毕业生需完成多项结清手续方可领取证书:登录财务平台自查学费、清理宿舍物品、转接党团组织关系、确认档案去向等。例如,一卡通账户欠费需在每日9点至20点解冻后补缴,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账户冻结。这些流程看似繁琐,但能确保毕业生不带“尾巴”毕业,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 人文关怀:让离别更有温度
毕业证领取支持本人领取、委托代领或快递到付(需签署免责声明)。学院还特别提醒:“毕业证遗失后不能补办,建议扫描保存电子版。”此外,档案袋密封章采用红色火漆印章,印有学院校徽,寓意“封存青春,开启未来”。这些细节之处,无不体现出学院对毕业生的关怀与祝福。

3. 后续服务:校友生态的“长尾效应”
学院通过“云南民族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号,持续推送校友风采、行业动态和继续教育信息。2023届毕业生在入职后,通过校友会了解到母校与企业的合作项目,感受到“终身学习”的支持,认为毕业证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

四、校友记忆:一张毕业证的时光切片

对于2023届毕业生而言,这张毕业证不仅是学历证明,更是青春的见证。

1. 从“校园到职场”的逐梦之旅
教育学院毕业生赵永清回忆:“四年的大学生活,我们每天都在成长。毕业后,母校将始终关注我们,愿我们不负青春,为幸福的人生奋斗终身。”如今,他已在教育领域崭露头角,用所学知识培养着更多的人才。

2. 基层工作者的“技能报国”
化学化工专业毕业生选择进入环保企业工作,在云南的高原湖泊治理项目中发挥专业所长。他们感慨:“在民大的四年,我深刻明白了所学专业的意义所在。现在,我要将这份对技能的热爱和执着带到工作中,为云南的生态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创业者的“逆袭之路”
部分毕业生在疫情期间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如数字艺术工作室、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他们表示:“学院教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模式让我们受益匪浅。现在,我们的企业已经初具规模,虽然辛苦,但每次看到毕业证,就想起老师说的‘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五、结语:一张毕业证的重量

2023年的毕业证,承载着云南民族大学对人才培养初心的坚守,也见证了年轻一代在技能道路上的成长与蜕变。从充满仪式感的毕业典礼到多元化的就业突围,从严谨的证书管理到温情的校友关怀,这张薄薄的纸张背后,是一个学院对“厚德、博学、卓越、创新”校训的执着追求,更是一个时代青年用技能书写人生的奋进篇章。

正如一位毕业生在朋友圈所写:“2023年,我们或许没有穿学士服,但学院教给我们的‘德艺双馨、追求卓越’,早已成为我们最珍贵的‘毕业礼’。”这张毕业证,不仅是青春的见证,更是时代赋予青年学子的使命与担当。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每一位民大学子都能带着这份荣耀与责任,继续在技能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