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8年,两院院士王大珩遵照聂荣臻元帅要建立一所主要为国防培养光学人才的高等学校的指示,创立了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并担任第一任院长。
1959年6月,中国科学院吉林分院和吉林省教育厅将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长春机械学院、长春化学学院合并,定名为“吉林科学技术学院”。
1960年5月,又将校名改成“吉林科学技术大学”。
1960年11月,随着长春光机所和长春机械所合并,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与长春机械学院真正合为一校,校名仍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吉林科学技术大学的名字不再沿用。
1960年底,在校学生规模超过1000人,分成院本部、中专部(长春光机所创办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制造学校,归我校附属)、一系一部(原机械学院)三个地点上课。根据当时的办学规模,仅靠长春光机所自身的力量办学,已经难以承当。鉴于此种情况,从1961年开始学校停止招生两年。
1962年5月30日,吉林省委宣传部宣布,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停办。
1962年8月,国务院发出国教张字242号文件,指示学校由中国科学院和国防科委共同领导,以中国科学院为主。就这样,学校成为长春市1958年创办的十余所院校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学校,也成为当时全国407所大专院校之一。
1962年12月,学校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从1963年开始,学校对发展规模、专业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调整。
1963年9月,学校在光学仪器、精密机械制造工艺、应用光学、应用物理4个专业恢复招生,115名学生报到入学。同年,首届毕业生373名学生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济慈参加了毕业典礼。
1965年2月,中国科学院同意学校与长春光机所分开,人员编制和经费独立核算,这时学校才真正成为中国科学院的一个直属单位。
1971年,学校划归第五机械工业部领导。
1978年,学校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1979年,学术委员会成立。
1980年,与日本中央大学建立友好关系。
1982年至1993年,因国务院部委调整,学校先后划由兵器工业部、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兵器工业总公司主管。
1994年,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批准立项。
1996年,军用光学博士点申报成功。
1999年,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并与国防科工委共建。2000年,长春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并入学校。
2002年4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王大珩院士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2004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大学。
2007年,吉林省电信培训中心并入。
2011年,学校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5月22日,长春理工大学入选国家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2017年8月,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的地方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新建基地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经研究,批准长春理工大学“微纳操纵与制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21个引智基地作为建设项目予以立项;入选“111计划”。
院系概况
截至2018年6月,学校设有理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13个教学学院,以及研究生院、军体部、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设有6个校直属科研机构、52个院直属科研机构。
院系专业
| 学院 | 系 | 专业名称 | 学位授予门类 |
|---|
| 理学院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学 |
| 应用数学系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学 |
| 物理系 | 应用物理学 | 理学 |
|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理学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学 |
| 光电工程学院 | 光学工程系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 仪器科学与技术系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工学 |
| 探测与信息工程系 | 信息对抗技术 | 工学 |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 工学 |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工学 |
| 机械电子工程系 | 机械电子工程 | 工学 |
| 工业设计 | 工学 |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工程系 | 电子信息工程 | 工学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理学 |
| 通信工程系 | 通信工程 | 工学 |
| 自动化系 | 自动化 | 工学 |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 工学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 软件学院 | 软件与网络工程系 | 软件工程 | 工学 |
| 网络工程 | 工学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工程系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工学 |
| 材料科学系 | 材料物理 | 工学 |
| 材料化学 | 理学 |
| 功能材料 | 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材料与元器件) | 工学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工学 |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化学化工系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工学 |
| 应用化学 | 工学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环境科学 | 理学 |
| 环境工程 | 工学 |
|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系 | 生物医学工程 | 工学 |
| 生物工程系 | 生物工程 | 工学 |
| 生物技术 | 理学 |
| 经济管理学院 | 经济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学 |
| 经济学 | 经济学 |
| 金融工程 | 经济学 |
| 管理系 | 工商管理 | 管理学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学 |
| 市场营销 | 管理学 |
| 会计系 | 会计学 | 管理学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管理学 |
| 财务管理 | 管理学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系 | 英语 | 文学 |
| 俄语系 | 俄语 | 文学 |
| 朝鲜语(韩国语)系 | 朝鲜语 | 文学 |
| 日语系 | 日语 | 文学 |
| 文学院 | 中国语言文学系 | 汉语言文学 | 文学 |
| 汉语国际教育 | 文学 |
| 广告学系 | 广告学 | 文学 |
| 艺术设计系 | 视觉传达设计 | 艺术学 |
| 环境设计 | 艺术学 |
| 产品设计 | 艺术学 |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艺术学 |
| 法学院 | 法学系 | 法学 | 法学 |
| 社会学系 | 社会工作 | 法学 |
历任校长
| 姓名 | 学校名称及行政职 | 任职时间 |
|---|
| 王大珩 |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院长 | 1958.08-1965.02 |
| 张盛华 |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革委会主任(军宣队) | 1968.11-1970.01 |
| 申中甫 |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革委会主任(军宣队) | 1970.01-1974.12 |
| 韩容鲁 |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革委会主任 | 1974.12-1976.08 |
| 王贵德 |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革委会主任(军宣队) | 1976.08-1977.07 |
| 武强 |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院长 | 1977.12-1983.10 |
| 吴士科 |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院长 | 1984.12-1994.02 |
| 王庆余 |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院长 | 1994.02-1996.12 |
| 姜会林 |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院长 | 1996.12-2002.04 |
| 姜会林 | 长春理工大学校长 | 2002.04-2006.01 |
| 于化东 | 长春理工大学校长 | 2006.01-2018.02 |
苏忠民
| 长春理工大学校长
| 2018.10- |